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1980年初 主編的《教育心理學》正式出版,該書反映了中國教育心理學界的一般觀點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現代教育心理學的某些成就。
2.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分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意志成分。
3.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 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的過程。
4.斯金納認為,學習實質是一種___________上的變化,而___________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
5.“___________”策略,是指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求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念和綜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起來。
6.如已經掌握了“銅、鐵、鋅導電”的知識,再學習“金屬導電”屬于知識學習分類中的的學習。
7.程序性知識的表征方式是___________ 。
8.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為操作定向、___________、操作整合、___________四個階段。
9.目前,我國心理學界一般認為,用___________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要經過兩個步驟:創擬確立模型和檢驗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關鍵。
10.柯爾伯格關于道德判斷的三個水平是前習俗水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皮亞杰提出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___________、可逆性階段、 。
12.創造性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獨創性。
13.“PQ4R”閱讀策略,包括預覽、___________、閱讀、___________、背誦、___________等六個步驟。
14.最早對學習遷移作出系統解釋的是___________ 。
15. 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皮亞杰所揭示的思維發展的階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維發展的順序是不可變的。在具體個體身上不存在階段的特殊性。
2.理解過程就是信息從感覺登記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時記憶的單向的信息流程。
3.進行直接的、專門的創造性訓練可以取代或脫離課堂教學。
4.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
5.在實際的教育情境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一定會發生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應。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知識理解的水平?
2.創造性和智力的關系是怎樣的?
3.學習策略訓練可采用哪些方法?
4.什么是小學生心理輔導?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包括哪些?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途徑?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試述我國關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論。
2.試述學習需要的形成因素以及學習需要的培養措施。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