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省《小學教育心理學》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8)
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在學與教的過程中,要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是教學內容,其主要表現為( )。
A.教學課件
B.教學大綱
C.教材
D.課程
E.教案
2.1924年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房東岳
E.廖世承
3.小明在智力測驗中的得分為95,而與小明同年齡組的平均得分為80,那么小明的離差智商是( )。
A.85
B.95
C.105
D.115
E.125
4.根據埃里克森的理論,2—3歲的發展任務是培養( )。
A.自主性
B.主動性
C.勤奮感
D.自我同一性
E.親密感
5.在學校環境中,學生的個別差異主要表現為( )。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異
B.志向水平的差異
C.智力的差異
D.性格的差異
E.學習風格的差異
6.操作性條件作用論的提出者是( )。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E.布魯納
7.( )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
A.學校
B.家庭
C.社會
D.工作單位
E.心理健康教育機構
8.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教學階段
E.關注學校階段
9.( )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A.斯金納
B.布魯納
C.苛勒
D.加涅
E.奧蘇貝爾
10.掌握學科結構的教學原則有( )。
A.動機原則
B.結構原則
C.程序原則
D.強化原則
E.整合原則
11.看見路上的垃圾后繞道走開,這種行為是( )。
A.強化
B.懲罰
C.逃避條件作用
D.消退
E.分化
12.小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上位概念來學習新的下位概念的學習模式是( )。
A.并列結合學習
B.總括學習
C.下位學習
D.上位學習
E.歸屬學習
13.學習質量與能量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屬于( )。
A.并列結合學習
B.類屬學習
C.下位學習
D.上位學習
E.概念學習
14.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可將操作技能分為( )。
A.細微型與粗放型操作技能
B.連續型與斷續型操作技能
C.閉合性與開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與器械型操作技能
E.內部型與外部型操作技能
15.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相比,還具有不同的一些特點( )。
A.客觀性
B.外顯性
C.展開性
D.觀念性
E.簡縮性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