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小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內容提要】
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只有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教育的預期目的。本章從個別差異的含義、成因及研究個別差異的意義人手.分析小學生智力在結構、水平、發展速度及認知方式上存在的差異,小學生在氣質、性格方面存在的差異和男女學生在行為方面存在的差異,探討針對非智力差異可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及面向智力差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
【學習目標】
1.識記小學生個別差異的含義。
2.了解小學生智力差異的表現。
3.了解小學生非智力差異的表現。
4.理解面向智力差異的教學理念。
5.結合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習小組。
6.運用掌握學習的理論設置課堂教學環節。
第一節 小學生個別差異的概述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為了更好地了解小學生的個別差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我們首先應從總體上把握個別差異的含義、表現、成因,以及研究個別差異的意義。
一、個別差異的含義及表現
(一)個別差異的含義
個別差異,也指個體差異,是一個人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實踐活動所形成的一貫的、持續的、有別于他人的個體心理特點。
人的心理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首先,人的心理具有共同性。處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不同階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其心理本質都是共同的。沒有共同性,人們就不可能互相了解、互相溝通,人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其次,人的心理又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人是千差萬別的、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即使是同一年齡階段、同一社會的人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心理也是各具特色的。如有思維敏捷的學生,也有愚笨的學生;有能力超群的學生,也有能力低下的學生;有興趣廣泛的學生,也有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學生。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差異性,才使得每個人都是一個真正的自己,使社會生活絢麗多姿、豐富多樣。
(二)個別差異的表現
個別差異主要表現在智力的個別差異和非智力的個別差異兩大方面。智力的個別差異主要是指智力在結構、水平、發展速度、認知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智力的結構差異表現為智力類型差異,如知覺類型差異、記憶類型差異、思維與言語的差異;智力的水平差異表現為智商的高低差異,如超常、低常的差異;智力的發展速度差異表現為智力發展的早晚差異,如早慧與晚熟的差異;認知方式的差異表現為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沖動型與沉思型、輻合型與發散型等的差異。此外,智力存在性別差異,表現為男女智力水平和類型上的差異。
非智力的個別差異主要是指個體在氣質和性格方面存在的差異。氣質類型方面的差異,表現為四種氣質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的差異;性格方面的差異,表現為性格的特征差異以及性格的類型差異。同樣,男女在非智力方面也存在差異,表現為在課堂行為方面和在社會行為方面的差異。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