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輔導
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輔導包括學科教學中的心理輔導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輔導。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不例外。我們提倡將心理輔導融入學科教學之中,一方面,學生很多心理困擾都來自于各科的學習過程,提高學業成績的根本出發點在于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因為學科特點各不相同,學生面對的問題各異。因此,在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之余,發揮心理理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指導功能,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利用有利于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工作,一定可以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例如,一名語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發現一名農村學生因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受到同伴嘲笑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導致上課情緒低落,不敢舉手發言。這位語文老師并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讀書、誦讀的機會鼓勵該生發言,帶動其他同學共同幫助該生糾正發音。該生最終克服自卑心理,不僅敢于大聲發言,在發音不確定時主動尋求幫助,積極上進,而且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改善同學間的關系。這位語文老師就很好地利用了語文學科的優勢,幫助該生恢復和增強了自信心,這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是極為有益的。另一方面,教師與全體學生共同貫徹心理健康理念與原則,有利于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促使每個學生都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培養其健康與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時,教師在參與輔導的同時,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也提高了自己的人格素養和教育能力,形成師與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教育教學中,還提倡把心理輔導與班主任工作結合起來。班級是一個小團體,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長,班級經營、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品行養成、偶發事件處理等都是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內容。結合主題班會活動、集體課外互動、班隊活動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充分整合心理輔導的功能,又賦予班級活動豐富的內涵和育人特色,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先進教育思想。
(二)心理輔導活動課程
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是指學校積極地按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在班級里開展以團體輔導及其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為指導,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為目標的學校心理輔導活動。它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它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大綱,有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材,有專業的授課教師,有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與標準等。它補充了學科課程中滲透心理輔導的不足,使心理輔導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切實的開展。
教學經驗
心理輔導課例:給厭學開“處方”
本次心理輔導課程的主題是:克服厭學情緒。其目的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小品形式表現學生對學習的不同態度.從而引導學生自我剖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二是給厭學者開個處方,幫助他們克服厭學情緒,培養學習興趣。
活動設計如下:
其一,活動準備:①教師了解班上同學對學習的不同態度;②準備六張面具作為上課小品表演的道具;③選擇持有不同學習態度的6名同學排練小品。
其二,活動過程:
(1)小品表演(請6位小朋友戴面具上臺):
①我是多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愛學好問,學習時專心致志,還十分重視獨立思考。我喜歡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各科成績也名列前茅,我經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②我是來
來,沒姐姐學得活,但對學習也有濃厚興趣。當看到自己經過努力取得成功的時候,我會很快樂。學習有困難,有競爭,才有樂趣;③我是咪咪,我覺得學校里的生活很有趣,當然也愛學習。雖然學習很艱苦,但我能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④我是發發,我覺得讀書沒有太大的用處,爸爸沒讀多少書照樣賺大錢。因此,我也不必用功,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⑤我是嗦嗦.家長給我的壓力很大,只看分數高低,不進行具體輔導。學習成績下降了,就狠狠地打我,譏諷挖苦我。我害怕測驗、考試,我學得很累,對學習不感興趣;⑥我是拉拉,我討厭學習,從進小學開始,成績就很差。我曾努力過,但還是失敗。干脆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
來來:這怎么行?討厭學習是不會有好成績的。
多多: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助他們好嗎?
(2)四人小組討論:①小品中有幾種厭學的表現?還有其他的嗎?②今天,讓我們都來做一回醫生,給厭學者開個處方。
(3)推派代表上臺交流。
(4)教師結合學生發言歸納出五個處方,并讓學生逐條領會。
①應該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懂得小學生必須努力學習,求得知識,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才是好孩子這個道理;②培養學習興趣.不要把學習當做負擔,應看做是快樂的事,越學越有勁;③當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千萬不要害怕失敗,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我能成功”!④掌握科學方法,發揮最大潛能。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很好的結合起來,爭取不斷進步;⑤多與家長溝通,求得理解和幫助,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5)在教師和同學的啟發幫助下,請厭學的同學談談體會。
最后,教師小結:今天的活動對大家肯定有幫助,希望厭學者找到相應的處方,熱愛學習,善于學習,和大家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
本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是以團體輔導理論與技術為指導,針對學生的“厭學”問題,以班級為單位,創設活動情境,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活動中以個人的經驗和感受為載體,以互助、自助為機制,通過自我體驗和感悟,達到解決成長問題的目標。心理健康活動課程是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模式,在中小學心理健康與輔導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資料來源:吳增強:《小學生心理輔導指南》,第176頁,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三)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診斷分析和干預,來解決學生個別心理問題的一種輔導形式。它是針對個別學生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形式,表現出更符合學生個性化的一面。因此,個別輔導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與途徑。它有兩方面的特點,其一,它以主動的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服務。例如,輔導老師在平日觀察中發現某個學生情緒抑郁、流露出輕生的念頭,雖然該生沒有向老師尋求幫助,但是心理輔導老師應主動提供幫助,對該生進行干預和疏導,調解情緒狀態,避免不良事件發生;其二,個別輔導不僅能夠幫助解決有心理問題或心理偏差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涉及許多一般性的學習、交往、行為等問題,諸如不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習無計劃、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等,個別輔導旨在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幫助他們完善自我,進一步提高自我調節能力,發揮自身潛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個別輔導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
1.收集信息階段。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其主要問題。如果這個階段要順利進行,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學生才愿意無拘無束地訴說自己的問題。
2.判定問題階段。從思維、情緒與行為三個維度來做出判斷。如有需要,可以用相應的量表來測量。這個任務并非只能由教師來完成,可以由教師和學生一起來完成,這也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3.輔導階段。目標必須要有意義,并且是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應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商討制定。為了方便評估輔導的效果,目標還要盡量具體,并可以測量或者觀察到。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問題、特點和目標制定最佳的輔導方案。
4.反饋跟蹤階段。這一階段很容易被忽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并不是學生一時問題的解決,而是一個長期可持續的結果。所以在輔導完成的一段時間內,教師要監督學生的情況。可以通過與學生交談、家庭訪問、問卷、量表等方式了解輔導后的效果。以上這幾個階段并不是獨立的,實際上這四個過程相互交融。例如在反饋跟蹤階段,如果發現新的問題,就要再回到前面的階段開始工作;輔導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之前漏掉的信息,做出問題判定,并根據情況調整目標和輔導階段。分為哪個階段表示這個階段的主體工作,其他幾個階段的工作也不能忽略。
(四)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是指在團體指導者的帶領下,團體成員圍繞某一共同關注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交流、啟發、誘導,達成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有效地處理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一般來講,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心理輔導教師承擔了團體指導者的責任,若干名參與的輔導對象,稱為團體成員。團體輔導的規模一般在6~12人,團體成員可以來自不同的班級,可以是同質團體,也可以是異質群體。
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團體成員間很容易相互影響,或得到支持或得到宣泄或得到共鳴。良好的團體動力場會吸引團體成員放松自我、減少緊張的壓力,產生一種安全、依賴、溫暖和接納的感覺,這對于解決團體成員的心理問題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團體輔導還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同時給多人提供有效的幫助,團體成員之問也會相互了解、彼此扶持。團體成員不僅能從他人的問題中反省自身,還可以為他人提供幫助,增強自信心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是一種省時、高效的輔導方式。
但同時,團體輔導也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組織形式,由于團體成員之間在個人經歷、思想觀念、性格特征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輔導教師要找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制定獲得認同的團體規范與目標,組織有序的團體互動活動,解決與協調團體成員間的沖突,把握團體成員的隱私等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對心理輔導教師提出了較高的素質要求。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