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學校教育互動系統中的三個核心因素為教、學、環境。
2.B【解析】系統性原則是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看待事物內部關聯的觀點,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其他科學研究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3.C【解析】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或表征。
4.C【解析】皮亞杰將從嬰JLN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5.D【解析】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分析劃分為三個維度:內外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失敗因素的來源,是以個人條件,抑或來自外在環境;穩定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穩定,是否在類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可控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能由個人意愿所決定。
6.C【解析】教育心理學認為,概念和表象是知識的基本單位。
7.C【解析】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這種記憶叫感覺記憶或瞬時記憶,它是記憶的開始階段。
8.D【解析】非特殊成分遷移即一般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其他學習中去。
9.B【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哈洛最早把有關學習方法的學習概括為“學會學習”。
10.c【解析】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首要環節。
11.C【解析】移情是親社會價值取向的動機因素。
12.A【解析】從眾現象的經典研究是阿虛的“三垂線”實驗。
13.B【解析】智力測驗的總體結果表明,就全體人類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數表現出男性多于女性,但這兩個極端上的人數很少,只能認為男性在智愚上較為懸殊,女性在智力發展上較為均勻。
14.B【解析】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因此小學階段是心理衛生教育最適宜的時期。
15.A【解析】師生關系所具有的特點:師生關系是一種有主導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雙向性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互動性的人際關系。
二、多項選擇題
16.ABC【解析】多伊奇將目標獎勵結構劃分為合作、競爭、個人主義這三類。
17.ABCDE【解析】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一種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閱讀技能、駕駛技能、運算技能、寫作技能、書寫技能都是常見的心智技能。
18.DE【解析】丹瑟洛將學習策略分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又稱輔助性策略)。
19.ABDE【解析】紐厄爾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接納者;處理者;記憶;作用者。
20.ACDE【解析】班集體形成的四個階段: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形成期。
相關試題: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