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述題
32.【答案要點】學習動機的激發指使潛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的行動。學習動機的激發在于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心理學家指出,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成倒u形曲線關系,即學習動機的強度有一個最佳水平一動機水平適中時的學習效率最高。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顯影響。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饋的基礎上,再加上定性的評價,效果會更明顯,這就是獎勵與懲罰的作用。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根據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個體以后的行為及動機,并且歸因方式可以訓練和改變。因此,可以通過改變主體的歸因方式來改變主體今后的行為。
33.【答案要點】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在學習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和使用的有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學習的規則、方法、技巧以及調節監控的方式等。
(1)創設確定學習策略。通過分析具體的學習任務,確定完成該任務所需要的學習策略及其執行方式,這是學習策略教學的首要環節,同時,作為教師,應關注和反省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解題思路、構思過程等,并對這些活動加以整理概括,然后以外顯的、程序性的方式教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與策略學習之間的關系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學實踐,及時調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適應改進學生學習策略的要求。
(2)科學教授學習策略。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點和學習階段等各種因素,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教授,明確地告訴學生如何使用具體的方法并示范。
(3)提供元認知的指導。學習策略的效能的真正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元認知水平,教師在教授學習策略時,不僅要直接明確地解釋策略是什么,而且還要提供為什么,何時何處應用這些策略的詳細的信息。
(4)讓學生自己來管理策略學習。教師要讓學生自己來管理策略學習,給學生提供多種練習機會,但要告訴學生在什么時候檢查自己策略的使用效果,以及如何進行檢查,并提供足夠的教學時間。
(5)掌握有效進行學習策略教學的教學模式。如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都要結合學科知識。研究認為,學習策略知識不是孤立的,不能脫離專門知識。專門領域的基礎知識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條件,脫離知識內容的單純訓練容易導致形式化傾向,難以保證學生提高學習策略水平。教師要善于不斷探索優化自己的教學步驟,為學生提供可以仿效的活動程序;同時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基礎來啟發學生的思路,讓其有意識地內化有效的學習策略。
相關試題: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