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31、學生的一般特征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智力才能、學習動機、個人對學習的期望、生活經驗、文化、社會、經濟等背景因素。( )
32、1924午,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
33、主要著眼于教學組織形式的教學策略設計,往往以某一教學內容為主導策略,來解決教學組織形式等核心問題。( )
34、研究發現我國兒童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早于皮亞杰、晚于柯爾伯格的研究結果。( )
35、男女學生智力發展速度存在著年齡傾向和年齡差異,因此,從總體上講男女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是很大的。( )
36、健康的體質,特別是健全的腦,是智力發展的心理前提。( )
37、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
38、“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學習的遷移現象。( )
39、小學生創新心理的發展提示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就要研究如何促進二者和諧發展,切忌片面地強調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
40、聽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既是意義學習,也是有指導的發現學習。( )
41、一般遷移是指學習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學習態度的遷移。( )
42、理解是閱讀的基礎,因而近年來對閱讀策略研究較多的是理解策略,自我提問策略和總結策略是兩種最主要的理解策略。( )
43、在教學開始前了解學生對新學習任務的準備狀況,確定學生當前的基本能力和起點行為的評價稱為配置性評價。( )
44、沖動型認知方式的特點是反應快,精確性差。( )
45、負強化與懲罰是兩個不同含義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