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2.C【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3.D【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4.D【解析】本題考查學習期待。
5.B【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6.D【解析】略。
7.B【解析】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8.C【解析】桑代克認為問題解決就是不斷嘗試,使錯誤逐漸減少的過程;苛勒認為問題解決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杜威認為問題解決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
9.B【解析】動機的激活功能會促使人產生某種活動。
10.C【解析】這些都是學習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11.A【解析】真正的創造是指產生了具有人類歷史首創性成品的活動。
12.B【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13.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
14.D【解析】在技能形成的練習過程中,其進步情況用練習曲線(學習電碼的練習曲線)表示。
15.A【解析】略。
二、多項選擇題
1.ADE【解析】鮑姆寧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兒童與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為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型。
2.BDE【解析】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強化分為三種即以上選項。
3.ABCDE【解析】略。
4.ABC【解析】由操作技能的定義可知ABC選項均對。
5.ABCDE【解析】略。
6.ABCDE【解析】略。
7.ABCD【解析】客觀題目具有良好的結構,對學生的反應限制較多。學生的回答只有對、錯之分。以上選項均為客觀題。
8.BDE【解析】教學評價和測驗測量既相區別、又相聯系。測量、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教學評價的主觀判斷必須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和測驗的結果必須通過教學評價來判斷。
9.ABC【解析】略。
10.BCD【解析】量表的效度、信度和標準化都屬于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
特別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