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任何教學手段必須通過學生而起作用。
2.B【解析】可逆性指改變人的思維方向,使之回到起點。處于前運算階段兒童不能這樣思維。
3.B【解析】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兒童做對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質獎勵或表揚屬于正強化。
4.B【解析】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選擇的任務難度適中,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難度過低或過高的任務。
5.A【解析】題干所述是布魯納提出的。
6.A【解析】元認知的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
7.C【解析】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最重要的標志。
8.C【解析】由問題的定義可知C項正確。
9.C【解析】態度是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
10.D【解析】對學習不感興趣是兒童厭學癥的主要表現。
11.A【解析】程序教學的創始者通常被認為是教學機器的發明人普萊西。但對程序教學貢獻最大的卻是斯金納。
12.A【解析】布魯納對發現教學的教學設計提出了四項原則,發現教學,又稱啟發式教學。
13.C【解析】略。
14.B【解析】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
15.A【解析】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是根據知識學習的復雜程度和知識的存在形式劃分出來的。
2.BCD【解析】行為主義基本主張有客觀主義、環境主義和強化。
3.BCE【解析】略。
4.BC【解析】數字運算對字母運算的影響是積極的,因此是正遷移;數字運算是下位的、較低層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遷移。
5.ACE【解析】教學內容一體化要體現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關系。
6.ABD【解析】學習時,隨著學習的進行,人的精神狀態和注意力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存在三種變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間高兩頭低;先低后高。
7.ABCDE【解析】應用指將所學材料應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規則、方法、規律和理論的應用。
8.ABC【解析】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陳述的教學目標。行為目標的陳述具備三個要素:具體目標;產生條件;行為標準。
9.ABCDE【解析】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暫時隔離法、自我控制法。
10.ACD【解析】自我肯定行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請求;拒絕;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