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為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A【解析]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3.A【解析】自我意識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4.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經推孟修訂的《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5.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度。
6.C【解析】下位學習包括兩種形式: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題干描述的是相關類屬學習。
7.A【解析】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像的過程。“書空”練習屬于操作定向。
8.C【解析】推測與假設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
9.D【解析】愛勞動的習慣是一種行為規范,在家中養成的行為規范在學校中的表現是行為規范的遷移。
10.B【解析】連鎖學習是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應動作聯結。體操正是如此。
11.C【解析】考試焦慮是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
12.C【解析1J5童多動癥的發病高峰年齡在8~10歲。
13.A【解析】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14.C【解析】根據布盧姆等人的認知目標分類,知識指對所學材料的記憶,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概念和原理的回憶,其所要求的心理過程是記憶。這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15.B【解析】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的功能。
16.B【解析】根據柯爾伯格的理論,道德判斷處于習俗水平的人著眼于社會的希望和要求,從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問題,開始意識到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準則,故選B。
17.A【解析】強迫行為是情緒障礙的表現,主要是指產生一系列呆板、機械的重復行為,在受到他人干涉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也就是產生焦慮行為。
18.C【解析】在改善學生認知方法方面,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
19.D【解析】學習動機根據作用的主次分為主導性學習動機和輔助性學習動機,根據目標遠近關系分為遠景性學習動機和近景性學習動機。題干所說屬于近景性學習動機。
20.C【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不直接指向知識和任務本身,而看重學業成績。它是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是成就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21.D【解析】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表象、圖像表象、符號表象三種表象形式呈現。
22.C【解析】在操作模仿階段這些特征較差,而在熟練階段這些特征高度發展,因此題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階段。
23.A【解析】原型定向與加里培林的“活動定向階段”是一致的,都是要使主體明確活動的方向。
24.D【解析】根據問題行為的性質的界定,可推知D項不屬于問題行為。
25.A【解析】兒童最初發展的任務就是培養對周圍世界,尤其是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即信任感。
26.B【解析】位置記憶法屬于精細加工策略中的記憶術。
27.B【解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掌握間接經驗的過程,其學習的根本特點是間接性。
28.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
29.B【解析】內部反饋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饋,外部反饋是自身以外的反饋。
30.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對心智技能進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此三項也正好與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相對應,而它們正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其獨特的研究課程。
2.ACE【解析】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時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評價方面存在著差異。
3.ABCE【解析】略。.
4.ABCDE【解析】布盧姆的情感領域的目標公布于1964年,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這一領域的目標從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
5.ABE【解析】經驗與行為均為學習內容而非結果。
6.BD【解析】A是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劃分出來的,C是根據動作的連貫性劃分的,E是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劃分的。
7.ABDE[解析】C項屬于元認知監視策略內容。
8.ABCDE【解析】略。
9.BC【解析】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征可把測驗分成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
10.ABCDE【解析】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日記、周記、作文、自傳、內心獨白都是自述法的具體形式。
考前都關注什么?
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做會100%通關
熱點專題:江西考點速記,做題看試卷 江西題型強化練習 巔峰沖刺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