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堂紀律: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協調學生的行為,以求課堂目標的最終實現,必然要求學生共同遵守課堂行為規范,從而形成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2.形成性評價: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學生的面談。
3.替代強化:替代性強化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的強化一樣,是一種間接的強化方式。
4.他評法:是指教師或家長運用某種方法來對學生或子女的品行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問答法、情境評價法等。
5.問題情境: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五、簡答題
1.(1)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
(2)人的學習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生活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而進行的。
(3)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2.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文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言語直觀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和設備條件的限制,可以廣泛使用。言語直觀還能運用語調和生動形象的事例來激發學生的感情,喚起學生的想象。但是,言語直觀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鮮明、完整、穩定。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配合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
3.(1)正確對待學生的課堂行為:一般課堂里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是指促進與教學目的實現相聯系的行為,消極的是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對于消極的可采用適當的懲罰。
(2)采用行為矯正以及心理輔導。
4.(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5.正確的學生觀是指對學生有一個科學而客觀的看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正確認識學生的向師性和獨立性。既要珍惜學生的向師性,又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建立教學相長、尊師愛生的師生關系。
(2)正確認識學生的能動性和可塑性。既不能忽略學生內心的感受和積極探索的欲望,也不能忽略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這是激勵學生成長進步的根本動力,是教師留給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教師正確的學生觀的核心內容。
(3)正確認識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發展潛力。要側重于從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個別差異,從提高基本素質的角度為學生創造全面發展的機會,這是教師樹立正確學生觀的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