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地理解人的心理實質。幫助教師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的心理學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的。它科學地解釋了人的心理的內容和現象,也就是正確地提供了有關心理與物質關系的知識。世界上是先有物質后有心理呢?還是先有心理后有物質呢?科學的心理學使我們正確理解:心理活動來源于客觀現實,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產生心理的生理機制是人腦,腦是心理的器官,對心理、意識正確理解,并明確心理與物質的依存關系.有助于教師同唯心主義的偏見與迷信進行斗爭,接受唯物主義觀點,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運用正確的觀點培養新的一代。
(二)了解小學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有助于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科學施教
處于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小學生,不僅有自己的心理活動的普遍規律,而且還存在著不同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的心理特點。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包括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講授的內容,采取的方式和方法等等,如果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學習了心理學知識,有助于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規律,制訂出比較合適的教育計劃和教學方法。比如,初入學的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占主導地位,教師在教學時,就應注意選擇適當的直觀教具,形象地進行講述,兒童才容易接受;反之,如果對他們空洞地講解抽象的科學概念,兒童是無法理解的。學生進入高年級后,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就需要運用邏輯的論證的解題方法,如果還僅僅停留在直觀形象的講解上,那么就會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效果也肯定不會好的。
(三)學習掌握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學教育科研的質量和水平
未來的教師不只是進行教書育人的工作,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書育人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革,積極進行教育科研工作??梢哉f,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也是未來教師基本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在運用教育理論進行教育科研、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心理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裴斯泰洛齊(J.H.Testalozzi,1746~1827)、赫爾巴特(J.S.Herbart,1776~1841)等近代教育家明確強調心理學在教育中的運用以來,心理學在教育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以至當代一些有影響的教育改革理論都是建立在有關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如前蘇聯贊可夫(1901~1977)的新教育體系吸收了心理學家維果斯基(1896~1934)關于“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美國布魯納(J.S.Bruner,1915~今)的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受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結構理論的影響;保加利亞洛扎諾夫(G.Lozanov)的暗示教學法則是以無意識心理研究為主要理論依據的。因此,學習心理學原理和研究方法,堅實教育理論基礎,能大大增強學生今后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總之,掌握心理學理論是教育工作者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