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小學生記憶的發展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經驗積累和心理發展的重要前提。兒童入學以后,教師經常會對學生提出一系列的記憶要求,如識記字詞、記住運算規則等,所有這些促使小學生的記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一、記憶的一般概述
1.記憶的概念。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心理過程在時間上的延續,它聯結著心理活動的過去和現在,使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統一的過程。兒童經驗的積累和心理的發展是以記憶為重要前提的。沒有記憶,兒童的心理活動在時間上就不能得以延續,過去的經驗就不能對當前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心理發展也將失去基礎,兒童的心理能力可能將永遠停留在最初始的水平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記憶的聯系尤其緊密,大量知識的接受、保存和提取正是以這一心理活動為基礎的。
2.記憶的分類。記憶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現象,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根據記憶者對記憶的內容有無明確的意識可以把記憶分為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內隱記憶是指自動的、不需要意識參與的記憶,也叫無意記憶。外顯記憶是指主動的、有意識參與的記憶,也叫有意記憶。
根據記憶的理解性可以把記憶分為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機械記憶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義的情況下,采用機械重復的方法進行的記憶。意義記憶是指在理解材料意義的基礎上,根據材料內在聯系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而進行的記憶。從記憶效果來看,意義記憶的效果優于機械記憶。
根據記憶的內容可以把記憶分為形象記憶和抽象記憶。形象記憶是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內容的記憶。抽象記憶是對概念、公式、定理等抽象材料的記憶。
根據記憶編碼方式和儲存時間,可以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是指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頭腦中仍能保持瞬間映象的記憶,是記憶系統的初始階段,它使得大量感覺信息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被存儲。如果這些信息進一步受到注意,就會轉入短時記憶,否則將會很快衰退、消失。短時記憶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鐘之內的記憶,其容量有限,一般為7±2個組塊。對記憶材料進行組塊可以增加短時記憶的容量。一個組塊可以是一個數字、字母,也可以是一個詞組、短語。長時記憶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鐘以上,甚至數年乃至終身的記憶。
3.記憶的基本過程及其規律。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從信息加工觀點來看,識記是信息的輸人和編碼過程,保持是信息的儲存過程,回憶和再認是提取信息的過程。
(1)識記及其規律。識記是人們獲得和鞏固個體經驗的過程,也是對信息的輸入和編碼過程,是記憶的開始階段。按照不同的標準可把識記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有無明確的識記目的,可將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無意識記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沒有經過任何意志努力的記憶。有意識記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并經過一定意志努力的識記。根據識記的方法,可以把識記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機械識記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義的情況下,采用多次機械重復的方法進行的識記。意義識記是指在理解材料意義的基礎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內在聯系而進行的識記。意義識記的先決條件是理解,這種理解是通過思維進行的。
識記是記憶的第一步,是記憶的基礎。要提高記憶效果,首先必須有良好的識記。因此,弄清哪些因素影響識記非常重要。
第一,識記的目的和任務對識記效果的影響。有無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直接影響識記的效果。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利于調動一個人的識記積極性和針對性。由于有了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那么,全部的識記活動就會集中在所識記的對象上,且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識記,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意識記通常要比無意識記的效果好得多。
第二,活動任務的性質對識記效果的影響。人對事物的識記是在活動中進行的,因此,無論是無意識記還是有意識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活動任務的性質。當識記的材料成為人的活動的直接對象時,識記的效果就好。可見,讓學生直接操作識記對象,可以有效提高識記的效果。
第三,識記材料的數量和性質對識記效果的影響。一般來說,要達到同樣的識記水平,材料越多,識記所用的平均時間和次數就越多,即識記材料的數量與識記效果成負相關;直觀形象材料要比抽象材料的識記效果好;視覺材料要比聽覺材料的識記效果好。
第四,識記方法對識記效果的影響。一般來說,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要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得多。意義識記在全面性、精確性和鞏固性等方面,都要比機械識記優越得多。這是因為,有意義的材料本身具有邏輯聯系,通過理解,個體找到它與自己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有意義的新材料就被納入到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結構系統中。因而其識記效果就好,而且也易于回憶。
第五,適當“過度學習”的識記效果好。就學習的程度而言,對材料的識記尚未達到成誦程度時就中止了的學習是低度學習;對材料的識記剛好達到成誦程度時就中止了的學習是適度學習;對材料的識記達到成誦后還繼續進行的學習是過度學習。研究表明,過度學習比低度學習和適度學習的識記效果好,一般學習程度達到150%時為適當,在精力耗費上也較為經濟。
第六,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對識記效果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回憶系列材料時,材料的順序對記憶效果有重要影響。多個材料連續呈現的情況下,最先呈現的材料,即排在序列首位的內容最容易記住,這被稱作“首因效應”。最后呈現的材料,也最容易記住,這被稱作“近因效應”。而排在序列中間的材料內容相對最難記。
(2)保持及其規律。保持是指已經識記過的信息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是實現回憶和再認的必要前提。
識記的材料在頭腦中的保持并不是一成不變、消極被動的貯存過程,而是一個富于變化的報考過程,會發生量上和質上的變化,從而體現了人腦對識記材料的主動加工的特點。
在量上的變化,呈現兩種傾向:一種是識記的保持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日趨減少,有一部分回憶不起來。另一種是記憶的回漲(恢復)現象。記憶回漲是指學習某種材料后相隔一段時間后所測得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在質上的變化,因人而異,大致呈現三種改變形式:一是內容比原來識記的材料更簡略、概括,不重要的細節逐漸趨于消失;二是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義;三是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原來材料中的某些特點更加突出和夸張。
(3)再認和回憶及其規律。再認和回憶是在不同條件下重現過去經驗的過程,也是從記憶加工中提取信息的過程,是檢驗記憶好壞的指標。再認是人們對經歷過的事物再度出現時仍能認識的過程。回憶是人們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關信息的作用,使這些事物的形象和內容重新在頭腦中呈現出來的過程。
再認和回憶是有規律的,概括起來主要有:
第一,再認和回憶的速度和準確性主要取決于對原識記材料的鞏固程度和精確程度。一般來說,原識記材料鞏固程度和精確程度高,就能迅速而準確地進行再認和回憶;反之,則再認和回憶有困難、速度慢,甚至有錯誤。
第二,信息儲存的組織水平影響回憶的效果。一般來說,信息儲存的組織狀況越好,越是按一定的規則有序排列,也就越容易回憶,其效果也就越好。
第三,正確利用聯想規律回憶效果好。所謂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心理活動。聯想之所以有助于回憶,是因為當具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在大腦皮層建立較穩定的神經聯系以后,只要一個事物出現,自然會聯想到另一事物。聯想具有以下規律:①接近律,由某一事物容易想到在時空上與之接近的另一種事物,形成接近聯想;②相似律,由某一事物想到形式或性質與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形成相似聯想;③對比律,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性質或特點上與之相反或排斥的另一種事物,形成對比聯想;④因果律,由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因果關系的另一種事物,或者由原因想到結果,或者由結果想到原因,形成因果聯想。
此外,主體的情緒狀態對回憶效果也有影響。一般來說,良好的情緒狀態如輕松、愉快、平靜等有助于回憶,而不良的情緒狀態,特別是過分緊張和焦慮則會降低回憶效果。
4.遺忘及其規律。遺忘是指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回憶,或者是錯誤的再認或回憶。從
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遺忘就是記憶信息提取不出來或者是提取錯誤。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先用實驗法對人類遺忘的過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根據發現的遺忘規律繪制了一條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圖3—1所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的基本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隨后漸漸趨于平緩。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