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學生的認知發展
【內容提要】
認知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系,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心理活動,它包括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認知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在新的學習生活和教育的影響下,他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本章主要闡述小學生的注意、感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發展的一般特點,著重分析小學生的注意、觀察和思維品質發展的特點,并探討小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學習目標】
1.識記注意、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的概念。
2.理解小學生感知覺發展的一般特點。
3.理解小學生注意品質與觀察品質發展的一般特點。
4.能結合實際,選擇和應用有效方法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5.運用注意規律指導小學教育教學。
6.依據小學生記憶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指導小學生提高記憶效率。
7.理解小學生思維、想象和言語發展的基本特點。
8.結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
第一節 小學生注意與感知的發展
注意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貫穿于各種心理過程的始終。注意能保證人們對事物獲得清晰的認識并做出準確的反應,是人們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學習活動的必要心理條件。感知是人類認知過程的開端,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感覺、知覺不僅為人類認識活動提供了內外環境信息,保持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也是動機、情緒、個性發展的基礎。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是從感覺、知覺開始的。因此,了解小學生注意與感覺、知覺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利于小學教師組織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小學生注意的發展
(一)注意的一般概述
1.注意的含義。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兩個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定的對象,而離開其余的對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在特定的對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人的心理活動不僅有選擇地指向特定對象,而且可以使注意在這個對象上保持相當長的時間。正是由于注意集中于某個特定對象,才使這一對象得到鮮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處于“注意的邊緣”,對其反映比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產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注意的集中性不僅使心理活動離開~切無關的事物,而且抑制多余的活動,保證注意的清晰、完善和深刻。
注意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各種心理過程的一種伴隨狀態,如“注意看”、“注意聽”、“注意記”、“注意思考”等。但是,注意貫穿于各種心理過程的始終,是人們進行各種認識活動的必要條件,沒有對事物的注意,就不會有對事物的認識。
2.注意的功能。注意作為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主要具有三種功能:
(1)選擇功能。客觀世界中存在著大量的信息,注意使心理活動選擇有意義的、符合當前活動需要的重要信息,避開或抑制那些無關信息,使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果沒有注意,人的心理活動就會沒有一定的方向,生活將會變得一片混亂。選擇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發生作用的。
(2)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體現在注意在時間上的延續。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動較長時間地保持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維持一種比較緊張的狀態,從而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如果注意的對象轉瞬即逝,正常的心理活動將無法進行。
(3)調節和監督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動沿著一定的方向和目標進行,并能提高人的意識覺醒水平,使心理活動根據當前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分配和及時的轉移,以適應變化著的周圍環境。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發生的失誤和事故一般都是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沒有及時轉移的情況下發生的。
3.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發展水平被稱為注意的品質,主要包括注意的范圍、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
(1)注意的范圍。注意的范圍是指同一時間能清楚把握的對象的數量,又稱為注意的廣度。注意的范圍不是絕對的,它受注意對象的特點、個體的知識經驗等影響較大。一般來說,注意的范圍越大,同樣的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就越大;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規律,越能成為相互聯系的整體,注意的范圍也就越大;個體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內在聯系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注意的范圍也就越大。
(2)注意的穩定性。也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所能持續的時間。人的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活動上的時間越長,注意的穩定性越高。影響注意穩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注意對象的特點和人的主觀狀態。一般來說,內容豐富、特征復雜、活動變化的對象更容易使人保持穩定的注意;人的主體狀態,如對活動的意義理解深刻,抱著積極的態度,對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有高度的責任心,意志堅強,并且在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情緒良好時,注意就容易持久穩定。反之,則注意難以保持穩定。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不同的事物或活動上。注意的分配是有條件的。首先,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都很熟練,或者其中只有一種是不熟練的,而其他幾種則熟練或相當熟練,達到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程度。其次,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之間有密切關系。如果多種活動之間毫無關系,要同時進行這些活動是很困難的;但如果通過練習,在它們之間形成了某種反應系統,則同時進行這些活動就比較容易。
(4)注意的轉移。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任務的要求,自覺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或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另一種活動上。注意轉移的快慢和難易主要取決于原來注意的緊張程度和引起注意轉移的新對象(或新活動)的性質。一般來說,先前的注意緊張程度越高,新的注意對象越不符合人的需要和興趣,注意的轉移就越困難和緩慢;反之,注意的轉移就越容易和迅速。此外,個體的神經過程靈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影響注意的轉移。
4.注意的種類。人們通常根據產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將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的引起與維持,既沒有明確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因而被認為是消極被動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但由于無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主體不易產生疲勞。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在必要時還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服從于既定的目的任務,并受人意識的自覺調節和支配,因此,它被認為是積極主動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級形式。但由于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因此,主體容易產生疲勞。在現實生活中,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無意注意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有意注意。
(二)小學生注意的發展
1.小學生注意發展的一般特點:
(1)從無意注意占優勢,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在個體發展過程中,無意注意的發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還處在發展初期,水平很低,自覺控制注意的能力差,基本上是被動的,容易被其他刺激吸引。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的不斷成熟,加上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小學生不斷地有意識地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的有意注意逐漸發展起來。到了四、五年級,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據主導地位,他們逐漸能根據一定的目的獨立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從而使有意注意由被動狀態逐步發展到主動狀態。但總體上來看,小學生的有意注意還沒有達到完善的程度,和成人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2)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就引起注意的動因來說,直觀形象、新穎生動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這是因為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言語水平和知識水平很有限,具體形象思維仍占重要地位。隨著學習活動的增加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隨著以詞為基礎的第二信號系統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對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能力逐步發展起來。這對小學生注意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小學生由于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內抑制能力尚未充分發展,一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應部位,如相應器官、面部、手足乃至全身等,所以,他們的注意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色彩。例如,在課堂上,學生如果聽得入神,可能會手托著腮幫、雙眉緊鎖或注視教師;如果聽得高興。就會眉開眼笑,甚至會手舞足蹈。這樣,小學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外部情緒表現,判斷學生是否在注意聽講,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學內容,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小學生注意品質的發展。
(1)注意范圍的發展。小學生注意的范圍一般要比成人狹小。例如,一年級小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注意的范圍很有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閱讀技巧的形成和思維的發展,三、四年級小學生一次就能看到整個句子,以及各個句子之間的聯系,注意的范圍就擴大了。因此,教師在向小學生提出注意范圍的要求時,應該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經驗和注意對象的特點等因素。
(2)注意穩定性的發展。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注意的穩定性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提高,其發展的速度超過幼兒期和中學階段。這與小學生心理活動的有意性迅速發展有關。研究表明①,在一般情況下,7~10歲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20分鐘左右,10~12歲兒童在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兒童在30分鐘左右。小學生的注意穩定性從小學二年級到五年級有快速發展的趨勢。
注意的穩定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往往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單調乏味、照本宣科的教學,很難集中和保持學生的注意;而組織嚴密、方法靈活、形象有趣的教學,則會延長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此外,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者有節奏地交替進行,有助于提高注意的穩定性。小學的一堂課中常包含著多種活動,因此只要教師把教學組織好,小學高年級學生在40分鐘內,能夠較好地保持注意的穩定而不出現疲倦的現象。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學生學習時注意的穩定性呈正相關,注意的穩定性是從事學習活動所必需的。因此,當教師發現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要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促進和提高他們注意的穩定性。
知識鏈接
課堂上學生注意力渙散的主要表現
學生注意力渙散可能是偶發的.也可能是經常性的。課堂上學生注意力渙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可能受家庭或社會因素的影響,可能受自身機體疾病的影響,也可能受教學中的某些因素的影響。教學上造成注意力渙散的主要原因有:
1.刺激過多或過少
教材內容過深或過淺,教師無意義的重復或冗長的言詞,都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而產生厭煩,導致注意力渙散以尋求其他的刺激;教師講課聲音過高或過低,講課速度過快或過慢,要么使學生容易疲勞,導致分心,要么由于刺激不夠,不能充分占有學生的注意,因而使學生注意渙散。
2.情緒急劇波動
一上課教師就分發上次的測驗卷子或宣布考試的成績,會使學生情緒特別興奮或沮喪。一上課教師就進行測驗也會使學生情緒特別緊張。課堂上的這類情緒的急劇波動使學生難以把注意及時轉移到教學中來,因為他們的注意還糾纏在分數或做錯的題目上。
3.反抗或淡漠
如果教師處理問題不公平會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受不公平待遇的學生可能把不滿情緒遷怒到教師講課上,以不聽課或搗亂的方式加以反抗。有的學生或因學業上屢遭失敗,或因其他原因屢受挫折,這類挫折一旦超過了該生的容忍度就可能導致對學業的反抗或對學業的淡漠。
4.尋求注意和承認
有些學業成績欠佳的學生,或品德、能力欠佳的學生,由于受到人們的忽視、鄙視或奚落,他們當中有的人在上課時可能故意搞惡作劇以尋求教師或同學們的注意和承認。
(資料來源:章志光:《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注意分配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較幼兒有了明顯的發展,尤其是小學二年級的發展迅速。例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發現,剛入學的小學生在寫字時往往顧此失彼,注意了字的筆畫的寫法,就忽略了字的間架結構;注意了寫字,就忘了正確的坐姿。這主要是由于他們認字、寫字等還不是很熟練,因而不能很好地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注意分配。到了二年級就有很大進步,并且能夠完成注意分配儀的測試活動,以后發展就比較平緩了,二年級和五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4)注意轉移能力的發展。注意轉移能力的發展是有意注意發展的重要表現。隨著年級的升高,小學生有意注意逐漸占主導地位,注意轉移能力的發展也呈上升趨勢。五年級比二年級學生有明顯的增長,尤其男生發展更快①。因此,小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師,應該結合影響注意轉移的因素,針對學生還不善于主動轉移注意這一特點,盡量避免讓學生在課間進行過于激烈刺激的活動,以免他們不能很快地將注意轉移到聽課活動上。在上課之初,要重視組織教學的作用,做好課程的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引導到本課程的學習上來,并使學生養成迅速轉移注意的習慣。
3.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1)無意注意的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無意注意是由內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觀刺激物特點的影響,又受人的主觀狀態的制約。一般來說,強度大、新穎、生動、有趣和運動變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在相同的客觀刺激條件下,與人的需要、興趣、情緒、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而當一個人身體生病、情緒不佳的時候,對平時感興趣的事物,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無意注意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應當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力的消極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積極因素。
一方面,要控制和減少分散學生注意的無關因素。
就教學環境來說,教室及其周圍要保持安靜,音樂教室和操場要與普通教室有一定距離;保持教室內部空氣清新,光線充足;教室內的張貼要簡潔,富有教育意義。就教師來說,服飾要自然大方,不宜過于耀眼(如夸大的首飾、濃妝艷抹等),換了新裝或新發型要在課前“亮亮相”;教師的言談舉止要大方得體,避免過多的口頭禪;教師呈現教具要適時,需用時及時充分地展現,不需用時則及時收起;教師要慎重處理好課堂上的爭吵、打架等偶發事件,縮短不利刺激的干擾時間,努力防止學生注意的分散。就學生來說,盡量避免遲到、早退、隨意出入教室等情況;不提倡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使用玩具化的學習用品,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吸引學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就教師的語言來說,教師的語言是學生最重要的刺激物之一。教師講話要清晰,有足夠的響度;言語表述應簡潔流暢、快慢適中、生動形象、抑揚頓挫、風趣幽默,并輔之以適度的表情和手勢,以增強吸引力,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無意注意。
就教學內容來說,要難易適度,太深或太淺都容易使學生分心,力求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前后聯系緊密,符合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
就教學形式和方法來說,要靈活多樣,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教師上課時除采用講授這一主要教學方法外,還可穿插使用其他的教學形式,如集體討論、角色扮演、動手實驗等,也可適當地使用錄音、錄像、幻燈等多媒體設備,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盡量防止單調呆板,以激發學生對教學過程本身的興趣。此外,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故意停頓、善意提醒等手段組織教學,以引起學生積極的無意注意。
案例分析
精心布置教室的效果
一位小學二年級教師熱情且熱愛教育工作,她想給學生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以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新學期開始了,他對班級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墻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臺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游魚,教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為什么?
案例說明了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愿違,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的后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教室內的圖畫、花草、植物和游魚等刺激物新穎、生動、有趣,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而小學低年級學生以無意注意占優勢,他們很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和游魚上,因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因此,小學教師,尤其是低年級小學教師在布置教室時應該控制和減少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因素,避免出現過多的新穎、生動、有趣的刺激,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有意注意的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有意注意是積極主動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級形式。影響小學生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是主體自身的特點,如學習的目的、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注意的習慣和意志的品質等。學習是一種緊張、艱苦且持久的活動,小學生要搞好學習不能只憑興趣,必須要學習那些自己不感興趣但又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應注意遵循有意注意的規律去組織教學。
首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有意注意是有預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學習的目的和任務越明確、越具體,完成任務的愿望越強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發展還不是很完善,學習的目的性還不夠明確,尤其是對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很理解。因此,小學教師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時,要把學習目的和學習愿望聯系起來,要讓學生了解每節課、每個教學環節、每次作業的學習目的和任務。例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就會覺得自己無事可做而分散了注意。如果教師對其他同學提出明確具體的任務要求,注意聽這位同學讀音是否準確,有無讀錯的地方,表情怎么樣。流利程度如何等,學生就會按照教師明確具體的要求去注意聽讀,從而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有意注意得到有效的保持。這要比空洞、抽象的說教如“要認真聽”“要注意聽”等效果要好些。
其次,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是指個體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感興趣,而間接興趣是指個體對活動結果感興趣。如果說直接興趣是引起無意注意的條件,那么間接興趣則對有意注意有巨大影響。而間接興趣又會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的產生,學習動機又是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集中和保持注意的最有效的手段。
小學生不僅要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而且還要學習一些他們雖不感興趣但必須學習的東西。因此,教師應適時地向學生闡明學習這些知識的意義和重要性,使他們明確這些知識對他們所具有的價值,以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巧妙設疑和恰當的實例把要學習的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與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聯系起來,有力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師也可以通過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評價和恰當的鼓勵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培養學生對學習的間接興趣,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調動學生對隨后教學的積極的有意注意,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3)兩種注意轉化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代表兒童注意發展中的不同水平,但兩者在學習和各種實踐活動中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和交替的。兩種注意的相互交替有利于注意長時間地保持集中。
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只依靠學生的無意注意,單憑刺激的外部特點或新異性引起學生的注意,就會把教學引向為趣味而趣味的錯誤方向,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也不利于學生認知能力和意志品質的發展;如果只依靠學生的有意注意來學習,又容易引起學生疲勞而出現注意渙散,甚至會產生厭倦的情緒。為了使小學生長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投入注意而不疲勞,教師就要善于運用兩種注意轉化規律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的兩種注意有節奏地交替輪換,把兩種注意有機地運用在每一堂課每一個問題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注意張弛有度。例如,對一堂課的處理,開始階段、重點部分和小結都要提醒學生組織自己的有意注意;而在教學的導人環節和復習鞏固的過程中,又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生動形象的實例、師生互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無意注意輕松地學到知識。當然,兩種注意的交替應用并無固定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去運用。
4.小學生注意能力的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注意能力主要表現在注意的穩定性和注意的轉移兩個方面,即根據學習任務長時間地保持注意而不分心,學習任務的變化需要迅速轉移注意而減少惰性。一般來說,注意的穩定性越好、注意的轉移能力越強,有意注意的保持就越容易。
小學生良好的注意能力既可以進行專門訓練,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且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讓學生來做,也可以隨機呈現不同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注意穩定性和注意轉移的能力。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例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由于有意注意常常是在有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可將培養注意力和培養意志力結合起來,隨時隨地與來自主客觀的各種干擾因素作斗爭,以便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知識鏈接
小學生注意力訓練題
訓練目的:訓練學生學習能力,能使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寫作業,考試不粗心,提高學習成績。
訓練要求:每天訓練10分鐘,由家長監督訓練結果,必須每天堅持訓練,效果明顯。
第一關:上課不走神題
訓練目的:提高學習注意力和視覺分辨。
訓練方法:從下面的數字行中把所有的“7117”圈出來。
71711717 7117177177111177171717717171
177117717171711717177711177171711717
711771711717177117177117717111771717
717117171177171777117117177171711717
177117171177171771711717717177111177
第二關:考試不粗心題
訓練目的:訓練注意力和認真態度。
訓練方法:找出每組中與其他不一樣的數字字母和漢字,用圓圈把它們圈起來并記錄下來。
bbqbbbbqbbbbbqbbbbqbbbbqbbbbbqbbbbbqbbbbbqbbbbqbbb共( )個
CCCCDCCCCDCCCCDCCCCDCCCDCCCDCCCDCCCCCDCCCCCDCCCDCCCC
共( )個
YYYYWYYYWYYYYWYYYYWYYYWYYYYWYYYWYYYYWYYYYWYYYYWYYY
共( )個
(資料來源:e21教育論壇.http://bbs.e21.)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