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勞動經濟學
第三節 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工資水平和工資結構
一、均衡價格論的一般原理和工資決定(重點)
均衡價格論是說明通過商品供給與商品需求的運動決定商品價格形成的理論。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也就是價格決定的過程。均衡價格的決定是需求規律和供給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
工資是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即勞動力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工資的決定是以勞動力價值為基礎,最終取決于勞動的邊際生產率和勞動力再生產費用及勞動的負效用。
二、工資形式(重點)
生產要素分為四類:土地、勞動、資本和企業家才能。這四類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務分別得到各自的報酬,分別對應為地租、工資、利息和利潤。按要素類別分配社會總產品或收入,稱為功能性收入分配。作為勞動要素均衡價格的工資,又稱為勞動報酬。
【例題1.1.14】按要素類別分配社會總產品或收入稱為( )。(2013年5月三級真題)
A.要素性收入分配
B.功能性收入分配
C.結構性收入分配
D.成本性收入分配
【答案】B
(一)工資形式的含義
工資形式即勞動的計量和工資支付的方式。工資形式的關鍵是以何種方式準確地反映和計量勞動者實際提供的勞動數量。
(二)工資形式的分類
基本工資(重點)
基本工資是以貨幣為支付手段,按照時間或產量計算的報酬,是工資構成的主要部分。
(1)工資率(重點)
工資率是指單位時間的勞動價格。根據單位時間標準的不同,可分為小時工資率、日工資率等。
(2)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
貨幣工資是指工人單位時間的貨幣所得。它受到三個主要因素的影響:貨幣工資率、工作時間長度和相關的工資制度安排。
實際工資是經價格指數修正過的貨幣工資,用以說明工資的實際購買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實際工資=貨幣工資÷價格指數
(3)計時工資與計件工資
計時工資是依據工人的工資標準(單位時間的勞動價格)與工作時間長度支付工資的形式。其計算公式為:
貨幣工資=工資標準×實際工作時間
計時工資的具體形式如下。
①小時工資制:貨幣工資=小時工資率×實際工作時間。
②日工資制:貨幣工資=小時工資率×標準工作日小時數。
③周工資制:貨幣工資=日工資率×標準工作周日數。
計件工資是依據工人合格產品數量(作業量)
和計件工資率計算工資報酬的工資支付形式。其計算公式為:
貨幣工資=計件工資率(計件單價) ×合格產品數量
【例題1.1.15】關于貨幣工資的計算公式正確的是( )。(2013年11月四級真題)
A.工資標準×實際工作時間
B.計件工資率×合格產品數量
C.計件單價×合格產品數量
D.計件工資率×總產品數量
E.計時工資率×合格產品數量
【答案】ABC
【例題1.1.16】計時工資不包括( )。(2012年5月四級、2011年11月三級真題)
A.小時工資制
B.日工資制
C.月度工資制
D.周工資制
【答案】C
(三)福利(重點)
1.福利的概念
福利是工資的轉化形式和勞動力價格的重要構成部分。福利與基本工資之和構成了勞動報酬。福利的支付方式大體劃分為兩類:實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2.福利的特征
(1)福利支付以勞動為基礎,但并不與個人勞動量直接相關。
(2)法定性。
(3)企業自定性和靈活性。
3.實物支付(重點)
實物支付總不及等值貨幣帶來的效用大,但卻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這是因為實物支付有其無法比擬的優勢。
4.延期支付(重點)
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企業現在支付一定量的貨幣作為保險基金,待具備享受資格(條件)時,員工獲得使用權。
章節考點: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章節考點與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