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為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A【解析】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3.A【解析】自我意識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4.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經推孟修訂的《斯坦福—比納量表》。
5.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
6.C【解析】下位學習包括兩種形式: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題干描述的是相關類屬學習。
7.A【解析】略。
8.C【解析】推測與假設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
9.D【解析】愛勞動的習慣是一種行為規范,在家中養成的行為規范在學校中的表現是行為規范的遷移。
10.B【解析】連鎖學習是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應動作聯結。體操正是如此。
11.C【解析】考試焦慮是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
12.C【解析】兒童多動癥的發病高峰年齡在8~10歲。
13.A【解析】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14.C【解析】知識指對所學材料的記憶,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概念和原理的回憶,其所要求的心理過程是記憶。這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15.B【解析】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的功能。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此三項也正好與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相對應,而它們正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其獨特的研究課程。
2.ACE【解析】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時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評價方面存在著差異。
3.ABCE【解析】略。
4.ABCDE【解析】布魯姆的情感領域的目標公布于1964年,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這一領域的目標從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
5.ABE【解析】經驗與行為均為學習內容而非結果。
6.BD【解析】A是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劃分出來的,C是根據動作的連貫性劃分的,E是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劃分的。
7.ABDE【解析】C項屬于元認知監視策略內容。
8.ABCDE【解析】略。
9.BC【解析】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征可把測驗分成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
10.ABCDE【解析】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日記、周記、作文、自傳、內心獨自都是自述法的具體形式。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