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
進入小學后,小學生進行評價的對象、內容和范圍都進一步擴大,這也使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發展起來,主要表現特點為:
1.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升高而增強。
韓進之等人在研究中對小學兒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的爸爸、媽媽說的話都對嗎?同學們對你的批評都對嗎?你認為班主任老師對你的看法都對嗎?你常和同學爭論問題嗎?你做事拿不定主意嗎?你對自己班級的看法跟大家一樣嗎?等等。小學生在這些問題上反映出的獨立性水平明顯隨年齡升高而升高,這表明小學生逐漸減輕對他人評價的依賴性,獨立地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也在不斷發展。
2.從比較籠統的評價發展到對自己個別方面或多方面行為的優缺點進行評價,并表現出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初步傾向。
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評價還具有很強的具體性,如“我認為上課認真聽講、不講話,不罵人、不打架才能算個好孩子”。他們更多的是只對其外顯行為進行評價(如不打架、不罵人、完成作業等)。整個小學階段評價處于由具體性向抽象性、由外顯行為向內心世界發展的過程中,這表明小學兒童的抽象概念性評價和對內心世界的評價能力都在迅速發展。但直到小學高年級,能夠進行抽象性評價的兒童(如我認為一個好學生應該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有遠大理想和抱負,能分清真善美與假惡丑和內心世界的評價,表里一致,謙虛、熱情、誠實等)仍然不多。
3.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逐步增強。
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評價能力水平還比較低,前后兩次的評價一致性很差,到小學高年級,隨著自我評價能力的逐步發展,前后兩次評價的一致性逐步提高。這表明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隨著自我評價能力的增強而增強。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幼兒時已有發展,入學后在學校一定組織紀律的要求下,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發展起來。在三年級末,逐漸養成在學習時的自我控制習慣。同時,兒童自我控制的范圍不斷擴大,質量也日益改善,這表現在兒童不僅能發現自己的學習缺點,而且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這些缺點。研究發現,小學兒童在集體生活影響下,逐步學會了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特別是四年級以后,初步形成的責任感開始對行為起支配作用,促使其自制力有較快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兒童已能迫使自己去完成有意義但不感興趣的任務了。
(三)自我體驗的發展
幼兒已具有人類所特有的各種重要的情感體驗。韓進之等人研究指出,自我體驗的發展與自我意識的發展總趨勢比較一致。在小學階段,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的發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r=0.996),可見在這個時期,自我情緒的發展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兒童的理性認識的提高和增加,他們的情緒體驗也逐漸深刻,特別是自尊心迅速發展,逐漸產生了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言行以及維護一定的榮譽和社會地位的自我意識傾向,強烈反對成人把他們當成“小孩子”看待,要求父母和老師尊重他們的個性獨立意識,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求成人信賴他們,給他們一定獨立發展的“空間”。這是小學生自我意識走向成熟的最初表現。
(四)自我意識的發展趨勢
韓進之等人研究表明: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趨勢是隨年齡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結果如表4—1所示。

(資料來源:韓進之等:《中國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與教育》;朱智賢:《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l 990年版。)
由此可見,小學生自我意識是不斷發展的,但不是直線的、勻速的,既有上升時期,又有平穩時期,表現為:
1.小學一到三年級處于上升時期。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時期的主要發展時期。小學二年級到小學三年級的差異也達到顯著水平;在上升時期中屬次要地位。這是因為學校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如考試成績好壞、教師對自己的評定、同伴對自己的接納性等,都使兒童從不同角度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而學習活動對兒童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從而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發展。
2.小學三年級到小學五年級處于平穩階段,年級間無顯著差異。小學五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又處于第二個上升期。到小學高年級,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漸發展起來,其辨證思維也初步發展起來,這就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更加深刻。他們不僅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發展了內化的行為準則來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始從對自己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評價,這就使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