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上說,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最重要有兩點:一是使學生建立自信心;二是使小學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為此,應努力做到:
(一)堅持正面教育,培養自我接受能力
所謂自我接受能力,是指能正視自己的現狀并喜歡自己,接納自己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別人的評價和態度。一個人若經常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就會充滿自信;反之,則會喪失信心,悲觀失望。教師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負有重大責任,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讓他們知道他自己的可貴可取之處。喜歡和接納自己意味著承認自身的價值,一個人要能自信其本身有可貴可取之處,才能自尊自愛,不斷努力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一些少年兒童行為頑劣,屢教不改,這常常與社會、成人對他們的厭惡、嫌棄態度有關。他們從他人的態度中感受不到自身價值,因而自暴自棄。所以,“最需要愛的孩子,正是那些不討人愛的孩子”。教師要喜歡學生,肯定學生,才能使學生接受自己,悅納自己,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
(二)參與社會生活,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所謂自我認識能力,指的是既知道自己長處,也知道自己短處的能力。知道自己長處,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使之有勇氣去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知道自己短處,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克服或揚長避短,使之變劣勢為優勢。因此,認識自己是一個人形成良好自我意識的重要方面。
各種生活實踐是認識自我的最好課堂,學習、工作、社交等活動為我們檢驗自我意識的正確與否提供了條件。在每一種社會活動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利弊、得失感受和體驗,我們可以借此對自己各方面情況做一番冷靜、認真的回顧和總結:看看以前對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有沒有夸大或縮小自己的優點,有沒有過高或過低估計自己等等。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長處和短處,只有認識它們,才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獲取成功,建立自信。良好的自我意識只有通過參與社會生活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在學習中培養自我控制能力
小學生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階段,運用如下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行為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1.自我暗示。自我暗示能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水平。例如,讓兒童抄寫枯燥無味的數字,并告之抄完后能得到一個新穎的玩具。當這些兒童抄寫數字時會有“玩具”來干擾他們。實驗者將兒童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事先告訴兩組兒童都不能看玩具,但教給實驗組兒童在抄寫時不斷提醒自己“我要工作,我不要看玩具”,而對照組兒童則沒有這種暗示訓練。結果發現,實驗組兒童完成任務的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成人此時的提醒與指導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枯燥的學習內容,養成穩定做事的習慣。
2.積極鼓勵。在一項研究中,實驗者讓兒童做一個玩糖果的游戲,游戲機每隔一分鐘發一顆糖,累積的糖果全部歸兒童所有,但是不能自己去拿。拿一顆糖,機器會自動停止發糖。實驗前主試給予一半兒童這樣的指導語:“你們這些孩子平時很有耐心,為了得到一件好東西愿意等待。”而對另一半兒童只是說一些與游戲無關的事。結果表明,被認為有耐心等待的兒童比沒有受到這種鼓勵和表揚的兒童在實驗中的延緩時間要長得多。可見教師的鼓勵對兒童形成耐心是起到積極影響作用的。
3.對工作難度的選擇。一般來說,完成高難度作業往往需要更高的自我控制水平。在一項實驗中,先測驗兒童愿意做難度較大工作的基線水平。兒童可以選擇做一項較難的作業,一分鐘可以得到10美元;也可選擇做一項較為容易的工作,一分鐘可以得到5美元。在重復作出幾次選擇后,把兒童隨機分成三組:一組兒童訓練做較難的作業,另一組兒童訓練做較容易的作業,但獎勵是一樣的,第三組兒童未接受這兩種作出努力的訓練。在結束訓練后,重測其基線水平,結果發現,經過努力訓練做較難作業的兒童選擇做較難作業的比例顯著高于低努力組的兒童,這說明做較難作業的高努力組訓練有利于促進兒童選擇高目標和高成就。適當幫助學生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能夠激發兒童的斗志和勇氣,在兒童的學習和生活中是需要勇氣和努力的。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