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實踐鍛煉,進行抗誘惑訓練
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能否順利引起道德行為,能否抵御外界誘惑,使正確的道德動機戰勝錯誤的道德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意志。例如,有些兒童做錯事臉就紅,但就是管不住自己,這實際上就是缺乏道德意志力的表現。因此,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具有重要意義。意志是在實踐中并與困難作斗爭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此,要在學生日常生活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有目的地創設一些困難的情境,給兒童布置一些不能立即引起興趣同時又比較難以完成的任務,引起兒童內心的矛盾和意志上的緊張,從中經受意志的鍛煉和考驗,提高堅持性、自制力和抗誘惑能力。當年馬卡連柯曾讓偷盜成性的流浪兒謝苗一個人帶槍去領取工學團的經費,運用抗拒金錢誘惑的方法來鍛煉謝苗的道德意志,取得了成功,成為道德教育的典范。
(二)通過角色扮演,促進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的轉化
道德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就是讓學生扮演學習材料中的某個對象,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嘗試和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改善和提升對對象角色的理解,擴展生活知覺,從而促進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例如,為了體驗媽媽孕育孩子的辛勞,一些學校開展“護蛋行動”,要求學生在身邊攜帶一顆雞蛋,像媽媽保護腹中胎兒一樣護理幾天。為了理解殘疾人的生活感受,一些學校要求學生蒙住眼睛、塞上耳朵、罩住嘴巴、拄著拐杖、坐上輪椅,體會感官有缺陷者的生活方式。角色扮演由于不是真實生活中的道德“實戰”,而是學校環境中的一種道德“演練”,它對于鍛煉學生踐行道德的勇氣,分析學生道德行為的策略、方法和方式,強化學生的道德毅力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發揮榜樣示范作用①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品德的發展既依賴于兒童的內部條件,也同學習過程中榜樣所起的作用有關。在班杜拉看來,社會學習主要不是直接強化的操作學習,而是替代強化的觀察學習,即榜樣學習。他認為,兒童的學習不必事事經過直接反應,親身體驗強化,而只需要通過觀察他人在相同社會環境中的行為,從他人行為獲得強化的觀察中進行體驗學習。觀察學習是兒童學習的主要形式,從動作的模擬到語言的掌握,從態度、品德的習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過觀察學習來完成,兒童的大部分道德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學習獲得和改變的。觀察學習中,觀察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范者,學習的主體稱為觀察者。
兒童觀察榜樣的行為表現并進而加以模仿的過程,受到觀察者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外部因素指榜樣的示范特征及其后果。一般來說,榜樣的地位越高,越具權威性,就越容易被模仿;榜樣與觀察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越大;攻擊行為易被模仿,受獎勵的行為更易被模仿。內部因素指觀察者的動機和認知水平。一般來說,與觀察者自我判斷相符的行為容易被模仿,不符合觀察者動機傾向的行為容易被拒絕和排斥。
兒童對榜樣的模仿存在著一般規律:他們開始模仿周圍親近的人,隨后模仿距離較遠的人;先模仿父母、教師,后模仿社會上的人;先模仿現實存在的人,后模仿文學、電影等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等。所以,教師在為兒童選擇榜樣時要注意:榜樣的優點既勝過學生的優點,但又是可以學到的;榜樣應該是公認的,具有權威性;榜樣要有針對性,向榜樣學習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等。為了使先進榜樣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經常地實事求是地宣傳和表彰先進榜樣的優秀事跡,引導兒童的模仿指向正確的方向,激發兒童模仿先進榜樣的動機。
2.引導兒童正確對待榜樣,一分為二地看待先進榜樣,學其所長,防止仿效其缺點。
3.分析先進榜樣形成的條件.指明達到要求的途徑,增強兒童模仿先進榜樣的信心。
4.在樹立和表彰先進時要隆重、熱烈,激發兒童產生敬慕的心情。
5.及時表揚學習先進榜樣的積極分子,擴大先進榜樣的隊伍和影響,鞏固和提高兒童模仿先進榜樣的積極性。
兒童在模仿和榜樣學習中所獲得的道德行為,還要通過有意練習才能有效地形成道德行為習慣。所以在道德行為習慣培養中還應注意:第一,使兒童了解有關行為的社會意義和產生自愿練習的意向;第二,創設按規定的方式一貫行動的條件,其中包括集體的監督,盡可能地不給重復不良行為的機會;第三,使兒童了解行為的結果和練習的進步情況,及時給予強化。
(四)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自我教育在學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提出:“一個人自己提出任務,并主動采取實際行動來培養自己的品質,便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班杜拉的實驗研究也表明,人具有一種自我調節的能量,自我效能是影響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學生本身為了要發展和形成一定的個性品質而進行的自覺的、有目的的自我控制的活動是成功的品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甚至可以說,在高年級,沒有學生的自我教育,許多教育任務實際上都無法完成。即使對學齡初期的兒童,也應該精心培育他們自我教育精神的萌芽。不能將學生僅僅看做是被動的教育客體,而應當把學生作為對等的人格,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追求品德完善的自覺能動性。自我教育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檢查、自我獎勵、自我懲罰等。教師要明確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并制定具體的外部監督和檢查措施,幫助學生逐步過渡到自我調節和自我監督。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