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學習的特點
狹義的學習指學生的學習。學生學習通常指學生在學校里進行的學習,是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有:
1.學生學習以掌握間接知識經驗為主。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人類現成的知識為主,而不是去發現新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會有所發現。但其目的依然是為了掌握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而且,學生的學習實踐多半是對知識的驗證與練習,它與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有本的
不同。所以,掌握間接知識經驗并不是說小學生不用去發現和實踐體驗,而是在教師的傳授、引導下接受人類的認識成果,在掌握前人積累起來的間接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將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教師是經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工作者,他們能按照學校教育目的的要求,遵循教學和學生學習規律,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學和學習活動,使學生少走彎路,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3.學生的學習不僅要掌握科學知識、技能,還要發展智能,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從學生的身心發展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長身體、長知識,心理品質不斷獲得變化與發展的過程。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二)小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
小學生的學習具有學生學習的所有特點,但也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學前期的學習,也不同于青年期的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
1.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主導活動。游戲是學齡前兒童的主導活動,然而,進入小學后,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主導活動,并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然,游戲也是小學生的主要需要。要真正做到以學習為主需要通過半游戲半學習的一段過程,逐漸向“以學習為主”過渡。
2.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一種社會義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學前兒童在游戲活動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興趣選擇參加或不參加。而對小學生,學習并非是憑借意愿或興趣參加的可有可無的活動,學習成為社會對兒童提出的要求,是一種具有嚴格要求的社會義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兒童必須做到。同時,小學兒童的學習活動以課堂為主,其課程設置較為嚴格,一般要進行學習考查和考試,并有升留級制度。
3.小學生的學習任務是明確而特定的。小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讀、寫、算的基本知識技能和參加學校集體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在小學階段,閱讀、寫作、計算在小學生的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必須形成熟練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小學兒童的學習心理
小學兒童的學習心理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
1.具體形象性。由于小學生感知覺、記憶和思維的發展特點,決定了小學階段學習具有具體形象性。在小學階段,學生更多地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直接操作來學習。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概念的掌握、想象和記憶等活動都離不開實物支持。到小學高年級,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增強,但其學習仍然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所以,小學高年級的教師在講授一定空洞的概念、名詞、公式定理時,要列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增加直觀性。
2.好奇心強。小學生常常對未曾見過的人、事、物感到新奇,對周圍的一切都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更易引起他們的好奇和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導,使小學生對事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對理性認識的關注。
3.好動、愛玩。小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愛游戲玩耍。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動手做、動腦想。由愛玩到會玩,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創造。課堂上,引導小學生聽、看、想、說、做,時時有事干,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課外,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如做游戲、參觀、考察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在“玩”中掌握知識技能。
4.缺乏堅持性。小學兒童的自制力不強,意志力較差,使得其在學習活動中也缺乏堅持性。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喜歡學習,而對一些根本不感興趣的詞匯、公式、定理等,容易分心、放棄,缺乏堅持性。隨著年齡增長,小學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責任感和義務感,漸漸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在遇到難題時,也能控制自己不分心,直到問題得到解決。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