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根據動機的性質,可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由有機體的生理需要產生的動機叫生理性動機,這種動機又叫驅力或內驅力,如吃飯、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動機。以人類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而產生的動機屬于社會性動機,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動機、成就的需要產生成就動機、權力的需要產生權力動機等。交往動機、工作動機、權力動機、成就動機和認識性動機等都是人的社會性動機。
2.有意識動機和無意識動機。根據動機的意識水平,可分為有意識動機和無意識動機。能意識到自己行為活動的動機,即能意識到自己活動目的的動機叫有意識動機;沒有意識到或沒有清楚地意識到的動機叫無意識動機。無意識動機在自我意識沒有發展起來的嬰幼兒身上存在著,在成人身上也存在著,如定勢的作用是人們往往意識不到的。
3.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根據動機在行為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為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人的行為十分復雜,這種復雜性的表現之一便是某一行為可能是由多種動機所驅使的。推動行為的各種動機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表現強烈而穩定,起主導作用。主導動機是指在行為的發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處于支配地位的動機。在行為動機中,有的動機則處于輔助、從屬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稱為從屬動機。
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況下會相互轉化。在學習活動中會有多種動機并存。在眾多動機中,有人把提升自己的能力作為學習的主導動機,而有人把獲得贊賞、滿足興趣、成績優異作為學習的主導動機。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其主導動機也會變化,如在競賽前期會把獲得優異成績作為主導動機,而提升自己可能轉化為次要動機。
4.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根據動機的來源,可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由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叫內在動機,在外部環境影響下產生的動機叫外在動機。由于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而努力學習的動機是內在動機;為獲得獎勵而學習的動機是外在動機。兩種動機是密切聯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動個體的行為活動中都發揮作用。但是,外在動機只有在不損害內在動機的情況下才是積極的。如果外在動機損害了內在動機,即外在動機的作用大于內在動機的作用,那么個體的行為活動主要靠外部獎勵的推動,此后,個體對外部獎勵的水平不滿的話,他的行為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結果毀掉的是個體活動的內在動機。
對動機的分類,目的是從不同的側面來研究動機的性質和作用。當然,上述的各種分類只是相對的。各種分類之間又有交叉或重疊。況且根據研究的需要,還可以對動機以其他方式分類,如還可以根據動機的意義和性質劃分為合理動機和不合理動機。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