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各具特色的“待人接物”或“交往反應”的態度或方式即人際關系類型。實際上,它們也就是各種不同的人格模型。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際關系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外露型、內涵型和偽裝型
根據社會個體人際反應的外部表現,人際關系可劃分為:
1.外露型。這種人的面部表情是他行為的晴雨表,對相容者十分親密,形影不離;對排斥者則橫眉豎目,十分冷淡。
2.內涵型。這種人對喜歡者內心愛慕向往而不外露,對厭煩者恨在心中而不動聲色。其人際關系反應表面上似乎平淡,實則深沉。
3.偽裝者。這種人口蜜腹劍,表里不一,時好時壞,常常在外表表現出與之最親近的人,實則為心中最為怨恨的人,待人處事以自身的利益和環境的變化為轉移。其人際關系反應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偽善性。
(二)血緣型、地緣型和業緣型
按人際關系形成的基礎,人際關系可分為三類:
1.血緣型。由血緣聯系和姻親聯系所構成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以家庭為中心,成員間的交往構成一個血緣關系網絡和一個由若干家庭交叉形成的親緣關系網絡,如祖孫、夫妻、婆媳、叔侄、舅甥、妯娌等。血緣人際關系是人際關系中最直接、最普遍的關系。
2.地緣型。因居住在共同的區域,以地域觀念為基礎而形成的人際關系。地緣人際關系常常以社會歷史和文化為背景,使人際關系帶有文化傳統、心理紐帶、同鄉關系等。地緣人際關系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十分廣泛。
3.業緣型。以共同的事業、志趣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如同事關系、師生(徒)關系、經營關系等。業緣人際關系打破了血緣人際關系和地緣人際關系的界限,以事業和志趣為紐帶,在人際關系中所占比例最大,對社會最有影響。
(三)包容的要求、控制的要求和情感的要求
根據對他人需要的內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際關系需求分為三類:
1.包容的需求。具有包容需求的人愿意與人交往,希望與他人建立和維持相互容納的和諧關系。基于這種愿望所產生的行為特征是容納、溝通、參與、歸屬、隨同等。與之相反則表現為退縮、排斥、對立、疏遠等。
2.控制的需求。具有控制需求的人企圖運用權力、權威或其他可以控制別人的因素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其行為特質是領導、支配、控制。與此相反的人際反應特質是受人支配、追隨他人或者反抗權力、藐視權威等。這種類型的人際關系不只存在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小群體中的核心人物、伙伴中的“頭”與他人的關系也都帶有控制和被控制特征。
3.情感的需求。具有情感需求的人希望在情感方面與他人建立并維持良好的關系,其行為反應特質是熱情、友好、喜愛、親密、同情、友善等。與此相反的人際特質是冷淡、疏遠、憎惡等。
將人的三種需求行為按照主動性和被動性進一步分為六種人際關系傾向,如表10一1所示。
衷10—1 基本人際關系傾向

(四)謙讓型、進取型和分離型
依據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將人際關系分為三種類型:
1.謙讓型。其特征是“唯人是我”、“朝向他人”,無論遇到什么人,必先想到“他喜歡我嗎?”
2.進取型。其特征是“唯我是問”、“對抗他人”,總是窺視對方力量的大小或別人對自己的用處。
3.分離型。其特征是“疏離他人”,經常想躲避他人的影響和干擾。
根據人們交往的相互關系,還可將人際關系劃分為合作型、競爭型和分離型;根據人際關系的維系程度,人際反應方式又可分為穩固型、松散型和偶發型等。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