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1868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對象》。
2.B【解析】低年級兒童對教師充滿崇拜和敬畏,三年級開始不再無條件服從信任教師。
3.B【解析】苛勒的完形—頓悟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積或盲目的嘗試。
4.A【解析】略。
5.D【解析】略。
6.C【解析】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7.D【解析】操作熟練階段,動覺控制增強,不需要視覺的專門控制和有意識的活動。
8.D【解析】學校情境中的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遷移實現的。
9.A【解析】略。
10.B【解析】細目表是將考試具體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測驗能夠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保持一致。
11.A【解析】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產生新的理解。
12.C【解析】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13.C【解撟】在感覺記憶中,信息的存儲存形式是視像和聲像。
14.B【解析】題干是對聯合群體的解釋。
15.A【解析】題干是對形成性評價的闡釋。
二、多項選擇題
1.AD【解析】小學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突出表現在社會性認知與社會性交往兩方面。
2.B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科學家所代表的流派。
3.ABD【解析】從內在性維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狀態是自身內在因素。
4.ABD【解析】根據練習途徑不同有模擬練習、實際練習與心理練習。
5.BCD【解析】示范可以促進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決于許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準確性、示范的時機等。
6.CD【解析】雙向表是從縱橫兩個維度羅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層次結構圖和流程圖都可以衍變成雙向表。
7.ABCDE【解析】略。
8.ABC【解析】略。
9.ABCE【解析】皮亞杰提出兒童道德判斷是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具體可分上述四個階段。
10.ACD【解析】二者都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方面構成。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