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運用變式時,如果變式不充分,學生在對教材進行概括時,往往會發生下列兩類錯誤,必須注意預防。一類常見錯誤是把一類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質特征:另一類常見錯誤是在概括中人為地增加或減少事物的本質特征,不合理地縮小或擴大概念。
2.(1)知識觀。建構主義強調的是人類知識的主觀性,他們認為,人類知識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并不是對客觀現實的準確表征,它不是最終的答案,而是會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而不斷地被新的解釋和假設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轉移或傳遞,而是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這種建構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學生觀。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貯存和提取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的基礎上去形成知識的意義,實現新舊知識的綜合和概括。
3.教材的編制和課程的設置必須以學習和教學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例如,教材的內容、結構以及難度既要適合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向更高水平發展;既要適于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特點,又能考慮到教學的有效性。這些因素將會在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等部分中加以研究。
4.這個階段的兒童的各種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使兒童日益頻繁地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但他們的語詞或其他符號還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維仍受具體直覺表象的束縛,難以從知覺中解放出來。他們的思維有如下主要特征: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等。
六、論述題
1.早期的遷移理論主要包括形式訓練說、相同要素說、經驗類化說與關系轉換說等。形式訓練說認為心理官能只有通過訓練才得發以展,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共同要素說認為兩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時可以產生遷移。經驗類化理論強調概括化的經驗在遷移中的作用,強調原理的理解,這較共同要素說有所進步。關系轉換理論認為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
2.學習動機的培養:(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激發:(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七、案例分析題
不正確。從學校法律地位方面來講,學校作為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培養人的機構,具有鮮明的公益性;此外,學校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不能為了增加經濟收入而停止教學活動、派教師和學生看管車輛。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