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學會與他人進行交往。一個人社會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社會交往的效果。社會技能的發展是兒童社會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社會技能的含義與表現
我們把社會技能定義為個體經過學習獲得的,在特定社會情境中有效而適當地與他人進行相互交往的活動方式(周忠奎,l995)。
兒童社會技能表現的形式和變化是多種多樣的,總是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表現出來。兒童與他人交往中出現的競爭、合作、沖突、友誼,一方面以兒童的社會技能為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兒童表現和鍛煉社會技能的主要情境。
(二)小學生社會技能缺陷與干預
研究發現,社會性發展存在缺陷的兒童在情緒、行為和學業上也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例如,對兒童同伴關系的研究表明:兒童的社會孤立、人緣不好與學業成績不良和低自尊有著很高的相關,社會技能好的兒童表現出優良的學業成績,并且從人際關系、教師和同伴中得到更多的強化。他們被認為比技能差的伙伴更受人歡迎。有人認為,童年期的社會能力對以后成年期的社會適應狀況有著重要意義。與社會技能好的兒童相比,社會性缺陷的兒童中會出現更高的青年犯罪率,更多的成年期心理健康問題。社會技能好的兒童自我感覺好,在校表現好,且更可能成為適應良好的成人;另一方面,社會性缺陷的兒童受到的積極強化很少,常出現學業困難或行為問題,并且可能更多地陷于成年期不良境況。
正是在這樣一些研究結果的基礎之上,人們認識到了兒童期社會技能的重要性。許多研究者開始尋求兒童社會技能的發展規律,并設計對社會技能缺陷兒童進行彌補訓練的方法。社會技能的訓練方法多種多樣,但基本訓練策略有兩種:一是著眼于目標行為的塑造,直接訓練各項具體的交往技能,訓練方法包括言語指導、榜樣作用、行為演練、反饋與強化、角色扮演等單項技術,以及將它們聯結起來配合使用的綜合訓練法;二是訓練策略著眼于社會技能的概化和遷移,試圖在認知水平上改善社會技能,具體方法是對兒童進行“人際認知問題解決”訓練。兩種策略的共同目標都是要對兒童社會技能的發展,尤其是社會技能缺陷進行有效的干預。
1.兒童社會技能缺陷類型。社會技能缺陷兒童的外在行為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從其缺陷的方向性來看,主要包括社會性退縮型和社會性攻擊型兩大類:
(1)社會性退縮。社會性退縮型兒童的特征主要為孤立、害羞、被動、冷淡。被動的行為導致對自身的權利的踐踏,因為個體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觀點,從而使他人對其感受不予注意或不作反應。并且,被動的社會性反應可以引起不自在、無能、壓抑的感受。研究表明,退縮型兒童的社會技能缺陷若不加干預,會持續到成年期,并對現在和將來其他行為功能的發揮造成嚴重障礙。
(2)社會性攻擊型。社會性攻擊型兒童的特征主要為攻擊性、不合作、好動。一般而言,他們不能表現出在交往中作出有效且適當的舉止所必需的社會技能。社會性攻擊型兒童傾于以一種令他人不愉快的方式行動。許多研究確定了這一類型的共同點,包括以言語和身體攻擊、捉弄他人、發怒、爭吵、打架作為解決沖突的手段,侵害或不顧他人的權利。攻擊型兒童的行為方式常與他人相背而導致雙方的敵意和防衛。他們使用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但都不是適當的。因而顯然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副作用。“對許多攻擊型兒童來說,社會化過程受到嚴重的阻礙。他們的行為適應經常是不成熟的,他們似乎沒能學會要發動并維持交往所必需的關鍵性的社會技能。同伴群體拒絕、回避或懲罰攻擊型兒童,因而將他們排斥在積極學習經驗的共同活動之外。社會性攻擊型兒童常常出現學業困難,并且與同學相比達到的最后學業水平較低。”(引自派特森等:《家庭干預的社會學習方式》,l975年,英文版)
2.社會技能訓練的技術。
(1)榜樣示范。即向兒童呈現真實的或電影錄像的理想行為榜樣,使其發生觀察學習。以往研究已經證明,榜樣對兒童社會技能的訓練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在運用此方法進行訓練時,應從以下幾點考慮:提供多個麗不是單個榜樣從事理想行為;榜樣應表現出多種行為以促進觀察者反應的多樣化;讓觀察者覺察到自己與榜樣的相似性;并且可在觀察之后提供行為演練的機會。
知識鏈接
著名心理學家科勒(1969)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6名兒童看一部示范電影,其中描述孩子之間出現越來越多的積極交往.每一場景結束時都伴有積極的結果,解說詞中強調指出了榜樣的適當行為;而7名控制組兒童看了另一部不描述交往的影片。看完影片后對兒童回到教室的交往進行觀察,結果控制組行為沒有變化,看過榜樣影片的兒童交往頻率有了顯著增加,達到了正常水平,并且榜樣作用組每個兒童都有了積極變化。
兒童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他們往往通過觀察他人的一些行為以及行為產生的結果,去模仿他人的行為。小學生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還能夠分析他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是否可以去模仿。因此說,對于小學生來說,他人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會生重要的影響。
通過榜樣示范的作用,能夠提高小學生社會交往的主動性,從而促進其社交技能的發展。
(資料來源:周宗奎:《兒童社會化》,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年版。)
(2)積極強化。使用積極的獎勵或愉快事件可以增加兒童某些適當的社會行為出現的頻率。獎賞可以是社會性注意和贊揚、或者是可以換來某種獎品、特權、活動機會的分數或代用券。在社會技能訓練中大量地使用了強化技術。例如,有人訓練兒童同伴做助手來改善退縮兒童的社會技能。即間接訓練。先由成人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指導這些“同伴訓練者”如何開始與退縮兒童交往;然后,對同伴訓練者幫助退縮同學參與交往的行為給予表揚。成人并不直接訓練退縮兒童,結果非常有效。另外,代用券強化的方式也是比較有效的。強化的方式很多,但都有一些共同的要求:理想反應出現后應盡快提供及時的強化,這是一條重要原則;強化應該經常出現,特別是在行為剛剛發生的階段;新的技能一旦牢固建立之后,應該采取消退程序。
另外,“引導”和“塑造”是保證強化程序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引導包括指導詞、解說示范等,幫助兒童在實際行動之前知道該做些什么,它有利于理想行為的出現。塑造是對接近于最終行為目標的類似表現也給予強化。社會技能訓練的目標一般是要建立一系列復雜的社會行為程序,如怎樣開始談話,如何向別人提要求,如何維護自身權益。對嚴重缺陷的兒童來說,這些反應正確表現較少,要直接強化是很難的。對接近目標的每一點進步都予以強化,才能逐漸靠攏目標。
(3)指導與練習。為了培養某種行為,可以通過言語講解來指導兒童應該做什么和如何去做,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來指導。例如,為了解釋孩子應該如何向父母和老師說話,可以提供一個理想的語句作為樣板,隨后提供行為反饋并指出哪些行為還需改進。可見,訓練指導包括清晰的講解、行為練習、強化正確反應并指出缺點的反饋。行為練習或演練是其關鍵。講解——練習——反饋的指導程序可以重復進行直到行為達到目標。
(4)社會技能綜合訓練法。一般認為,將多種技術聯合使用能增加干預影響的強度。另外,隨著對問題嚴重的臨床對象研究的增多,更加需要強有力的干預措施。在社會技能訓練中,將前述各種單項技術和其他方法聯合起來協同使用,就構成“社會技能綜合訓練法”,其中經常使用的主要成分包括:言語指導、榜樣示范、行為演練和練習、反饋、社會性強化、扮演、家庭作業,以及加強概化的各種程序。
邁切森(1980)較早利用社會技能訓練綜合方法對80名四年級小學生在學校環境中進行社會技能訓練。訓練組合中包括言語指導、榜樣示范、行為演練,就某一情境中自己和他人的反應提出行動“腳本”、討論、布置家庭作業。訓練的內容包括在交往中肯定會出現的大量技能:給予和接受贊揚;抱怨別人或接受抱怨;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請求幫助;詢問原因,表達同情;要求他人改變行為,維護自己的權利;發動、維持和結束談話;與權威人物打交道;與異性打交道;作為社會技能的幽默以及其他有關問題。這種訓練也可以作為情感訓練課程的組成部分在學校進行推廣。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