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法體系的含義
指勞動法的各項具體勞動法律制度的構成和相互關系。
(二)我國勞動法體系的構成
1.促進就業法律制度
主要內容是規范國家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職責,各級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責,對社會特定人口群體如婦女、殘疾人員、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等的專門促進就業措施。
2.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
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集體合同協商、訂立的程序、原則,集體合同履行、監督檢查等規則。
3.勞動標準制度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資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以及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等。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標準為最低勞動標準,一般屬于強行性法律規范。
【例題1.2.8】( )是指勞動法的各項具體勞動法律制度的構成和相互關系。(2013年11月四級真題)
A.勞動法的體系
B.勞動法的淵源
C.勞動法的原則
D.勞動法的內容
【答案】A
【例題1.2.9】勞動法體系的( )包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資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以及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等。(2012年1 1月二級真題)
A.勞動標準制度
B.促進就業法律制度
C.職業培訓制度
D.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
【答案】A
4.職業培訓制度
指對要求就業的或已經就業的勞動者進行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教育與訓練,其目的在于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5.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
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在于保障勞動者的物質幫助權,其功能是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和生育等情況下能夠獲得幫助和補償。
6.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指為了保證勞動實體法的實現而制定的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調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的規范,以及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的組成,調解、仲裁程序應遵循的原則等內容。
7.工會和職工民主管理制度
工會和職工民主管理制度規定工會的法律地位,工會的職責與任務,工會的工作方式與活動方式,以及規定勞動者民主參與管理的形式,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等內容。
8.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
(1)監督檢查制度的含義
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是為有效地貫徹實施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和其他有關單位遵守勞動法的情況實行監督、檢查、糾偏、處罰活動的主體、監督檢查的目的、監督檢查的客體、監督檢查的方式,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制止、糾正和追究違法行為人法律責任的規定的總稱。
(2)監督檢查制度的內容
勞動法的監督檢查的內容既包括《勞動法》各項規定的實施狀況,也包括勞動法律部門各項勞動法律規范的實施狀況。勞動法的監督檢查的功能是保障勞動法體系的全面實施。
(3)監督檢查制度與其他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區別
①其他各項勞動法律制度主要規定勞動關系的內容、運行規則和調整原則與方式,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主要是規定以何種手段實現和保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實施。
②其他各項勞動法律制度是勞動監督檢查實施時確定監督檢查客體的行為合法與否的標準以及對違法情況進行處理的法律依據,而勞動監督檢查制度是實施勞動監督檢查的職權劃分和行為規則。
③勞動監督檢查制度既獨立于其他各項勞動法律制度之外,同時又是其他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組成部分,即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范圍與勞動監督檢查制度的范圍是一致的。正是兩者范圍的一致性,才能保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得到有效的實施。
【例題1.2.10】關于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說法不正確的是( )。(2012年11月四級真題)
A.它規定了勞動關系的內容
B.它是實施勞動監督檢查的職權劃分和行為規則
C.它規定了以何種手段實現和保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實施
D.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范圍與勞動監督檢查制度的范圍是一致的
【答案】A
(三)勞動法體系的其他分類模式
1.勞動法的所有制結構模式
(1)國有企業勞動法律制度。
(2)集體企業勞動法律制度。
(3)股份制企業勞動法律制度。
(4)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單位勞動法律制度。
(5)外商投資企業勞動法律制度。
2.勞動法的職能結構模式
勞動法的職能結構模式是以勞動法律規范的職能為分類標準,建立能夠反映勞動法職能分工的勞動法體系。該模式框架如下表所示。
勞動法體系的構成
勞動關系法 |
勞動合同法 |
勞動標準法 |
工作時間法 |
勞動保障法 |
促進就業法 |
勞動監督檢查法 |
章節考點: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章節考點與習題匯總